稍微正規一點的工廠,里面大多都是國外設備,工廠老板為什么不選擇國產設備?我想應該是因為國產設備價高質次,售后無保障,總體而言,性價比遠不如國外設備。
在工業裝備領域,國產設備比國外設備貴是很正常的,國產設備如果價格低了,只能說明國產設備存在偷工減料的情形,其質量肯定無法和國外設備比,這其中的原因很正常,沒有核心技術,核心零部件都是買來的,然后組裝在一起,中間過程雁過拔毛,最后價格不高才怪。
比如說工業機器人,看一下日本FANUC機器人零部件清單,所有零部件都是日本設計、日本制造,其中,機器人控制系統、伺服電機、變頻器都是FANUC自己制造的,就連電路板上的芯片、電子元器件都是FANUC品牌,日本FANUC公司對機器人擁有100%自主知識產權,不存在一點被別人卡脖子的可能性。
在來看一下大部分的國產機器人現狀,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都是買來的,就連設計圖可能也是買來的,零部件都是外協廠加工的,然后自己在把所有零部件組裝在一起,貼上自己的標簽,對外就開始號稱是“自主知識產權”。
國產設備所有零部件都是買來的,國外設備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制造的,哪個成本高,結論是很顯然的,在這種模式下,國產設備的最終價格是不可能低的。
考慮個國外進口設備各種稅費,在各種前提條件相同的情況下,國產設備最高售價不能超過外國品牌的50%,否則,就是黑心廠家,這就是很多工廠老板內心的想法。
從實際情況看,國產設備的報價并不低,而且穩定性和可靠性堪憂,質量無法保證,因此,聰明的工廠老板最后都選擇了國外設備。
說了這么多,其實這個現象很普遍,就像蘋果和國內手機廠一樣,作為用戶,我們應該慶幸有這么多國外大品牌在國內銷售,如果沒有蘋果、三星等行業標桿的限價,國內手機價格肯定會大幅提高。
這就是國產設備面臨的處境,可以說是非常艱難,但歸根結底還是基礎工業不過關,所有行業只追求規模,不追求質量,沒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,國產設備很難異軍突起。
雖然處境堪憂,技術差距很大,但我們一直在窮追猛進,國內外差距明顯在縮小,技術是一個積累的過程,相信若干年之后,國產設備在世界的舞臺必將有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