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斷絲問題
(1)放電狀態不佳-----降低P值,如果此值降低幅度較大仍斷絲,可考慮降低I值,直至不斷絲。此操作會降低加工效率,如果頻繁斷絲,請參考以下內容,找出真正導致斷絲的原因。
(2)沖液狀態不好,如上下噴嘴不能貼面加工,或者開放式加工時。通常斷絲位置在加工區域-----降低P值,并檢查上下噴嘴帽是否損壞,如損壞請更換。
(3)導電塊磨損嚴重或太臟,通常斷絲位置在導電塊附近---旋轉或更換導電塊,并進行清洗。
(4)導絲部太臟,造成刮絲,通常斷絲位置在導絲部附近---清洗導絲部件。
(5)絲張力太大-----調低參數中的絲張力FW,尤其是錐度切割時。
(6)電極絲的類型、工件材料質量問題-----更換電極絲;降低P、I值,直至不斷絲。
(7)廢絲桶中的絲溢出,造成短路,通常剛剛啟動加工即會斷絲-----將與地面接觸的廢絲放回廢絲桶,排除短路。
(8)修切斷絲,可能是偏移量不合適,造成修切修不動而斷絲----減少偏移量之間的余量。
(9)后部收絲輪處斷絲-----檢查收絲輪壓絲比,標準值為1:1.5 。
(10)導電塊冷卻水不充分,通常斷絲位置在導電塊附近-----檢查冷卻水回路。
(11)去離子水導電率過高,通常斷絲位置在加工區域-----若超過標準值10μs,使去離子水循環至標準值或小于標準值后再加工;如仍不能達到標準值,請更換樹脂。
(12)去離子水水質差,通常斷絲位置在加工區域-----水箱中水出現渾濁或異味,請更換過濾紙芯、水。
(13)絲被拉斷,下臂的下陶瓷導輪處有廢絲嵌入或運轉不靈活-----清理并重新調整安裝陶瓷導輪,必要時檢查導絲嘴磨損狀況并更換。
(14)張力輪抖動過大(運絲不平穩)---用張力計校正絲張力。
2.加工速度問題
(1)未按標準工藝,上下噴嘴距離工件高于0.1㎜ -----盡可能貼面加工。
(2)創建的TEC文件不正確-----正確輸入相關的工藝數據,來獲得正確的TEC文件。
(3)修改了加工參數,尤其是降低了P、I值過多會導致加工速度大幅降低-----需合理修改。
(4)沖液狀態不好,達不到標準沖液壓力-----如確實不能貼面加工,需正確認識加工速度。
(5)工件變形導致加工時放電狀態不穩定,尤其是修切-----控制變形。
(6)如果參數里勾選了ACO(自動優化能量),在某些情況下會降低較多的加工效率-----在切割穩定的情況下,可取消勾選ACO功能。
(7)對于拐角較多的工件,使用高精度參數可獲得較高的精度,主切默認str為55,但會降低效率-----降低拐角策略str值(如設為33)或者取消(設為0),可提高加工速度。
(8)修切速度慢-----可將每刀的相對加工量改小一點,如提高修切一的速度,可將主切的偏移量改小0.01㎜-0.02㎜。
(9)需檢查導電塊冷卻水是否正常,尤其是下導電塊的冷卻水是否有。
(10)主切切割效率較之前下降-----請考慮清洗下導絲芯座。
3.表面線紋問題
(1)電極絲的品質有問題-----建議更換為品牌電極絲。
(2)工件材料的種類問題,或者工件含有雜質-----更換工件材料。
(3)工件內部組織局部內應力釋放會導致工件個別位置有線痕發生。
(4)工作液溫度過高或溫度變化過大-----必須用制冷機控制液溫,并且保證合適的環境溫度。
(5)機床外部環境惡劣,振動較大---改善外部環境。
(6)導電塊磨損嚴重-----旋轉或更換。
(7)上下導電塊冷卻水不足-----清洗相關部件。
(8)導絲部太臟-----清洗。
(9)工作液太臟-----清洗液箱和工作區,并更換工作液。
(10)觀察放電狀態是否穩定,修切時是否發生短路回退現象-----必要時可以通過UHP值增加1~2。
(11)如果條紋較深-----可以將修切參數Smode 更改為10,UHP值增加2 。
(12)如果修切時放電電流及電壓正常,但是速度很低-----可以減小相對偏移量。
(13)沖液狀態不好,達不到標準沖液壓力及噴流形狀-----檢查上、下噴嘴是否損壞。
(14)絲張力不穩-----必要時校準絲速及張力。
4.工件表面修不光
(1)相對偏移量過小-----適當增加相對偏移量。
(2)工件變形導致修切時切割速度不均勻-----控制變形。
(3)電極絲的質量差-----建議更換為品牌電極絲。
(4)導絲部太臟-----清洗。
(5)導電塊磨損嚴重-----旋轉或更換。
(6)工藝參數選擇錯誤-----選擇正確的TEC。
(7)沖液狀態不好,達不到標準沖液壓力及噴流形狀---檢查上下噴嘴是否損壞。
(8)運絲不平穩---檢查并調整。
5.切割形狀誤差大
(1)在切割拐角時電極絲的滯后,會造成角部塌陷-----對于拐角要求精度高的工件,應選用有拐角策略的TEC參數。
(2)大件加工為防止變形,可以從加工工藝改善-----
1)凹模:做兩次主切,先將主切的偏移量加大單邊0.1—0.2㎜進行第一次主切,讓其應力釋放,再用標準偏移量進行第二次主切。
2 )凸模:應留兩處或以上的暫留量,編程時以開形狀的方式加工。
3) 合適的起割位置和支撐位置;盡量穿孔作為穿絲孔。
(3)絲找正不好---重新進行絲找正。
(4)機床外部環境惡劣,振動較大---改善外部環境。
(5)電極絲的類型、工件材料質量太差---選用合適的電極絲和工件。
(6)加工工件裝夾位置與上下噴嘴距離過大---調整裝夾方法。
(7)絲速或絲張力不正常---調整或校準。
(8)沖液條件發生明顯變化,造成絲振動較大,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上、下噴嘴損壞---如損壞請更換;
(9)機床的軸及上下臂是否發生碰撞,造成機床機械精度發生改變。
6.工件中凹或中凸
(1)優化參數-----中凹時可將主切及修切的工藝參數Ssoll值減小,增加絲速、張力,提高最后一刀恒速切割速度,增加修1和主切之間的相對偏移量。
(2)中凸時的處理方法與中凹對應相反。
7.直身工件錐度誤差
(1)電極絲的質量差-----建議更換為品牌電極絲。
(2)優化參數-----提高走絲速度,稍微加大絲張力。
(3)ISO程序中增加適當錐度補償 -----編程時使用錐補功能。
(4)調節上下低壓水流量-----正確調節修切時的低壓沖液流量。
8.進刀線的痕跡
加工凹模的時候,經常會發生進刀處出現凹痕的現像,對于一些精密模具,其精度和表面要求非常高,工件表面的凹痕直接影響產品的表面質量。
(1)可以采用弧進弧出的方式進刀退刀來改善。編程的時候,輸入圓弧切入半徑和退出半徑,0.4—0.5即可。
(2)在自動生成的程序中,引入切割和退出切割的偏移量的代碼為H000,默認值為0,因此進刀和退刀在同一點,形成二次放電,產生幾微米的凹痕。采用斜進斜退的方式,讓進刀和退刀點錯開,可以避免這一現象,只需給程序中的H000賦值,一般0.03-0.06即可。
9.電極絲找邊時頻繁斷絲
在使用0.15㎜或0.1㎜電極絲找邊時頻繁斷絲時請檢查:
機床配置中的絲張力不正確-----系統默認設置找邊的張力是12,如果更換為0.15㎜、0.1㎜電極絲時,必須降低此張力值,否則在絲找正的過程中就會發生斷絲。
0.1㎜電極絲FW調為3 ;0.15㎜電極絲FW調為7 。
10.圓弧與圓弧連接錯誤”報警
由于一些模具圖檔為UG,Master CAM等三維軟件轉為2D圖,轉出來的2D圖中一些拐角,圓弧和實際尺寸有誤差,以及編程軟件串接精度的問題,編完程序后模擬加工的時候有時會報警圓弧與圓弧連接錯誤。
(1)將報警程序行中的圓弧I或J值增大或減小0.001 。
(2)使用Fikus編程軟件時,可以修改其后處理配置文件,由原來的三位小數改為4位小數。具體步驟為:
1)找到Fikus安裝文件Metalcam文件夾,雙擊,找到Fikusvisualcam文件夾,
2)找出post文件夾, 雙擊,找出cfg文件夾,
3)找出后處理文件edmAGIE-CA-G61.cfg,
4)將第5項中的3改為4